這場新冠疫情,讓中醫進入大家的視野當中,多年前我對於中醫的印象都是從電視劇中了解到的,把脈針灸就能解決疑難雜症
但當時市面上中醫的診所或是醫院卻很少,大部分要買中藥都是去中藥行購買,不過都是食補藥方居多,也不成看到有中醫師
這幾年中醫才漸漸發展起來,連醫院都有專門的中醫門診,還有連鎖的中醫診所,中醫將流行性傳染疾病稱為「外感時疫」
今天要來介紹這本《科學漢醫的養生》: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
有各界好評推薦,隨書還附贈臺灣益謙經脈血壓計個人版九折優惠券
背面還有介紹精準破解『健康知識』的各種盲點,並將頁數也標出來更方便讀者翻找
民間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多食用當令的食材
例如冬天的蘿蔔、夏天的薑,這種「季節食療」是最養生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讓我們不生病、不需要看醫生吃藥
但科學漢醫有不同的見解,中醫自古即是藥食同源,如果不懂食物的十二經脈歸經性味,也不懂自己十二經脈氣血虛實,就容易出狀況
因為夏天用薑來發汗,會因發汗過度,傷到津液,接著便傷到心
而冬天食用白蘿蔔,會導致虛寒過度傷到腸胃,便會腹鴻與服氣
作者傳承自《傷寒雜病論》的科學漢醫,透過脈診儀量測十二經脈氣血虛實,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大數據
是後疫情時代守護身心,重塑免疫力的最佳參考書
特別收錄漢醫診療室最常見的迷思與疑難雜症,提出科學漢醫正解
作者郭育誠,原名郭玉誠,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三十屆校友,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電機所醫學工程博士
1998年創立「當代漢醫苑」中西醫整合診所,融合古籍經典與現代科技,再現東漢《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的巔峰智慧,重啟漢醫乾坤
在世界各地參加過多個國際性學術會議,並擔任專題主講人,與其他國際知名醫學專家一起交流分享經驗,並多次獲得獎項和榮譽
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大數據,是一位擁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中西醫師
從科學漢醫的視野來認識身體循環系統,我們可以了解到身體的整體運作並不僅僅取決於飲食
科學漢醫強調身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的品質和搭配對身體的影響,而不僅僅是食用什麼來補充身體需要的養分
長期暴露於惡劣環境中可能會導致身體氣血虛弱,而食用過多相同類型的食物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不平衡和缺乏多樣性的營養攝取
身體的補充和營養攝取應該是有計劃和有節制的,否則可能會導致身體的某些部位過度補充而導致其他部位的失衡
因此了解身體需要哪些補充,以及如何平衡補充和瀉泄是非常重要的
讓十二經脈氣血虛實保持平衡,自然就處於養生狀態了
《科學漢醫的養生》: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 https://www.cite.com.tw/book?id=98689
留言列表